結核病是伴隨人類歷史最長的疾病之一,其導致的死亡曾在人類歷史上演繹了一幕幕悲劇?;挤谓Y核的病人常因嚴重貧血而出現面色蒼白、形容枯槁、咳聲不斷等癥狀,被稱為“癆病”或“白色瘟疫”。
從1944年鏈霉素獲準進入臨床使用,再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人們相繼開發出乙胺丁醇、利福平等新的抗結核藥品,使得肺結核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。也因此,美國曾率先提出要在 2010 年徹底消滅結核病。然而,世界上仍有許多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條件差,且國際間的人員交往頻繁,加之不少患者會在病情稍有好轉時就停止服藥,種種原因都讓肺結核有了卷土重來之勢。
WHO公布的全球死因別數據表明:結核病是單一傳染源的頭號死亡原因,也是全球第13大死因。2021年,全球HIV陰性人群的結核病死亡數為140萬,死亡率為17/10萬,我國HIV陰性人群的結核病死亡數約3萬,位居世界第三,死亡率為2.1/10萬。
我國肺結核疫情高發且人口密集,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眾多且分布較廣,密切接觸者中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的比例也較高,在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的密切接觸者中有50%的人可能會在感染后的2年內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。因此,對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者進行預防性治療,提高感染者免疫力,是降低結核病發病率和控制結核病傳播的重要手段。